聚焦全球同步研发与人才培养发展——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2020年会在沪召开

05/01/2021

2020年12月18日,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年会在上海罗氏制药隆重召开,来自24家RDPAC会员企业的中国区研发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RDPAC执行委员会副主席、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受邀参会并致辞。会议深入探讨了跨国药企在华研发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就促进全球同步研发、建立研发人才培养机制两大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与观点分享。

21.jpg

“当前中国已跻身全球医药研发第二梯队,成为全球创新研发的重要新阵地,继续促进全球创新药的同步研发、吸引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的重要性均不言而喻。”周虹指出,“随着2015年以来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药审评审批持续优化,监管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国内的研发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过去五年来RDPAC会员企业共向中国引进了超过200款新药。RDPAC成员将继续积极地加快为中国患者带来全球最新治疗产品,促进中国医药创新生态优化,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011.jpg

RDPAC科学与药政事务高级总监王芸首先对到会的各位会员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欢迎。王芸在会上分享了RDPAC科学与药政事务部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的工作目标,她表示,2020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虽然疫情导致了部分工作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内容的调整,但得益于各会员公司在特殊时期对于变化的快速响应、互联互通和一如既往的积极投入,我们在助力药监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推动创新研发、分享国际经验、保持高效运营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王芸代表RDPAC科学与药政事务部感谢研发工作委员会各位成员的积极贡献,希望2021年大家能继续保持高效的互动与合作。

随后,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主席,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医药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回顾了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的价值定位、工作重点和职能设定。他表示,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加速在华创新产品的研发,助力发展协调统一的研发生态系统,推动中国进入全球研发第一梯队,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全球同步研发解决方案。

31.jpg

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联席主席,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与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指出,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跨国药企仍面临着全球同步研发同步递交以及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中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研发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不断完善研发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而让全球的创新成果更好的惠及中国患者,让中国参与的新药研发能为全球研发做贡献,这已经成为跨国药企未来研发策略的重点方向。

41.jpg

发力同步递交,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研发体系的战略地位

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政府持续鼓励创新,全球创新药加速引进,本土创新力量迅速崛起,中国医药创新也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加入ICH后,中国注册法规与全球接轨,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当中,这些都为全球同步创新打下了基础。实现全球同步临床研究,有助于加速创新产品在中国的研发和注册,尽早让中国患者同步受益于全球创新成果。

王莉在会议中介绍,根据RDPAC内部调研,过去三年中国在全球同步递交中占比不到10%,未来三年预计将提升至10-30%。调研结果显示,在过去三年里跨国企业很少在中国开展全球首次人体试验(First in Human),而在未来三年,期待这种情况将有所改善。只有不断完善中国创新研发生态系统,更大地发挥中国研发在跨国药企整个研发体系中的价值,才能实现全球同步创新。

与会的RDPAC各成员企业的研发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中国的患者池即临床资源是助力提升全球研发效率的最大优势,全球研发体系应更加重视中国的战略地位。实现新药在中国的同步递交和同步上市,将中国纳入全球突破性疗法的早期开发阶段,将有利于发挥中国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跨国药企在中国实现全球同步研发和递交,还面临着来自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诸多挑战。根据RDPAC工作组的综合讨论与总结,同步递交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跨国药企总部是否将中国纳入全球关键研究项目中;二、是否能保证足够的中国患者入组窗口;三、是否为中国的临床试验分配了能够满足新药注册要求的受试者名额;四、是否做好内部或通过CRO进行的临床试验监控以确保足够和高质量的注册数据。

42%参与RDPAC内部调研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与全球的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差仍然是跨国药企未将中国纳入全球研发体系关键研究的主要挑战,这一挑战也影响了同步递交的实现。19%的受访者提出,当前实现全球同步递交较以往有了更多新挑战。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核心成员、阿斯利康全球肿瘤研发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代表工作组在会议中指出,全球同步递交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从企业内部来看,为了提升跨国药企在华研发效率,跨国药企总部应尽早在临床研究的一期阶段决定中国是否参与到关键研究中,以及在中国是独立开展相关临床试验还是参与全球临床试验;从外部因素来看,ICH E17指导原则的落地还需细化,涉境外临床研究要在研究设计和实施计划阶段充分考虑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新规的要求,中国临床试验基地体系搭建和能力建设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中国目前还需培养更多能够领导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PI人才。因此,为了促进跨国药企创新产品研发的全球同步递交,需要尽快克服上述来自企业内部和中国研发生态环境的各种挑战。

强化人才储备,注重研发人才培养与研发团队投入

促进医药创新,让全球创新成果同步惠及中国患者,技术与人才缺一不可。无论对跨国药企还是中国本土药企来说,研发人才也是新药研发收获成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麦肯锡《通向创新的桥梁》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将贡献中国创新药临床试验的50%以上,随着中国医药创新潮的持续攀升,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对研发人才的需求都在显著增长,这也加剧了人才资源的竞争。近几年来,跨国药企整体架构及在华研发策略进行调整,本土人才在药企之间流动的趋势尤为明显,这已成为跨国药企在华研发面临的另一个亟需破解的难题。

RDPAC内部调研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跨国药企在华研发受到人才储备不足的影响将越来越凸显。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研发部门中高层管理人才选择离开跨国药企,主要受到薪酬水平以及更多的自主权、职业发展空间的影响。翰德(Hudson)《2021人才报告——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调研结果也显示,从研发人才自身的角度看,职业发展机会、良好的企业文化、薪酬是影响其选择职场的三个主要因素。根据翰德报告,外企研发人员流动率从过往的15%提高至23%,并且88%的研发人员在新职场稳定的时间不超过两年。因此,为医药研发人才提供符合预期的发展空间、稳定研发团队是制药企业提升研发效率的关键,对跨国药企推进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也至关重要。

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核心成员、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朝华代表工作组在会议中分享了以促进研发高端领导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未来研发领导人”跨公司沙龙活动,并由此引导了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关于此话题的深入讨论。提高总部的授权与反馈、提供本土研发人才直接领导全球研发或同步研发项目的机会从而广泛提升国内人才全球研发项目领导能力、在竞争中发展以更好适应由于中国本土创新的快速发展引发的“人才争夺战”等,这些成为跨国药企在华研发团队在人才资源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整体研发水平和效率,RDPAC工作组建议,应通过积极搭建内部人才培养体系,赋予研发人才更多的在全球研发层面的成长机会并给予充分指导,根据研发人才的发展需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在中国和向全球两个角度双向传递跨国公司人才发展的“重科学、重实践、重人文”价值主张。

作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合作伙伴,RDPAC及会员企业一直致力于创新药研发与引进,让全球创新成果早日惠及我国患者。王芸表示:“未来,我们将聚焦鼓励中国建立全球协调统一的、科学的、透明的和可预期的药品监管体系以加速全球同步研发和创新,助力良好的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以支持我国患者获得高质量和安全的药物。”

RDPAC研发工作委员会2020年会,我们携手共进,为了中国患者,聚焦全球同步研发和人才发展,助力健康中国203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