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诺和诺德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创新是生物制药企业的“生命线”

09/03/2023

本文转载自《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责任编辑 | 曹海东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健康教育、筛查、诊断、治疗、长期管理、基层诊疗等多个环节,仍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我们持续发力,推动糖尿病治疗理念不断更新,更关注并发症的控制。

诺和泰®是一款处方药,目前在中国已经获批的治疗领域只有2型糖尿病。我们强烈建议患者务必严格遵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创新药的全球同步开发和同步上市,早已不是停留在“做还是不做”或者“试一试”的阶段。无论是跨国制药企业,还是新兴生物技术企业,都已经将同步研发上市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


3.jpg
RDPAC执行委员会副主席、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女士

作为一位曾经的内科大夫,周霞萍评价自己的转型“堪称幸运”。

从医6年,供职美国礼来20年后,业内人称“克总”的周霞萍(英文名:Christine)选择加盟诺和诺德,成为这家在华拥有近5000名员工的公司掌门人。

加盟诺和诺德5年间,周霞萍引进七款创新药和注射装置,公司在华总投资额超25亿元。2021年至2023年,她连续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单,分列第74位、第71位和第57位。

作为业界领先的糖尿病药物巨头、世界上最大的胰岛素制造商,过去的百年中诺和诺德不断为患者提供创新性产品和疾病解决方案,但战胜糖尿病以及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周霞萍表示,作为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未来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如同硬币的两面。“这提醒我们抓住机会,在业务成长的同时,看到挑战,未雨绸缪,布局未来。”

从临床医生到药企高管

南方周末:听说你曾经是一位临床医生,1994年进入制药行业的契机是什么?

周霞萍:做医生是受母亲的影响,我母亲曾经也是医生,经常半夜三更需要出诊,而父亲是自学成才的工程师。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从小对我的教育也是一定要诚实、要帮助他人。我考大学那年可以填6个志愿,6个都是医科大学,想着这辈子一定要做医生。

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后,我进入中山医院。六年的从医经历教会我很多,包括培养同理心,如何站在患者角度了解患者的需求,作为医生怎样专业地与患者沟通,如何在了解患者的基础上做判断,提供适合的、个体化的解决方案。这六年经历给我未来在制药行业29年的职业生涯打下非常重要的基础。

做医生的过程中,我也接触了不少跨国制药公司的员工,他们的专业素养、学术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改革开放,制药行业急需专业人才,我认为这个行业在未来很可能为帮助患者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就下决心进入了制药行业。

南方周末:你在礼来工作了20年,为什么选择加入诺和诺德?

周霞萍:我在礼来有幸先后经历13个职位,包括需要转型的职位,比如2003年,从全球市场部换到美国西雅图做销售主管。在这之前,我只在美国费城做过6个月医药代表,并且要带的团队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面向的客户也是美国人。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大的转型;第二个重要转变是2005年到2008年在马来西亚做总经理,从单一的团队管理者转向企业的管理者,包括之后在美国做一个全球后期研发团队负责人。

其实,我是非常有忠诚感的一个人,但加入诺和诺德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当时诺和诺德总部和国际运营部管理层希望寻找一位有国际经验和视野的中国领导者,带领诺和诺德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体现了他们的前瞻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承诺。

2018年恰逢诺和诺德成立95年,能够专注一个疾病领域近一百年,成为全球的领导者,这种执着和卓越也令人敬佩,所以那一年我和诺和诺德是双向选择,“双向奔赴”。

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南方周末:糖尿病是老龄化疾病之一,人类与之斗争已有数千年,为何糖尿病这么难以被攻克? 

周霞萍: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与老龄化、城市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有密切关系。

胰岛素的发现标志着糖尿病治疗的分水岭。此前,人类并不了解这种疾病,对治疗方式更是知之甚少。胰岛素发现之前,糖尿病是不治之症。胰岛素的发现让糖尿病从一种致死的疾病转变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一百年来,随着胰岛素和GLP-1等新型降糖药的应用,糖尿病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得到了提升。但整体上糖尿病防治现状仍不乐观,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糖尿病病程长,病情复杂,如果控制不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比如失明、截肢、肾功能衰竭、心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社会经济负担也会加重;

第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让疾病更加高发,患病率持续增长,这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第三,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高危因素。中国成年人中肥胖人口占比16.4%,这也会导致糖尿病总患病率的变化,而且肥胖还会引发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

第四,除了患病率高之外,知晓率低、达标率低、基层防治能力不足等原因,也使得约半数患者在糖尿病确诊时,已出现了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并发症。所以说,糖尿病防治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把疾病管理好。

南方周末: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使糖尿病患者更多获益?

周霞萍:作为创新药企,我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患者带来高质量的创新治疗方案,将更多、更好的创新药品加速引进中国。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健康教育、筛查、诊断、治疗、长期管理、基层诊疗等多个环节,仍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我们持续发力,推动糖尿病治疗理念不断更新,更关注并发症的控制。

希望未来能够从单纯为患者控制血糖到全方位关怀,从治疗一种疾病到全方位帮助每一个患者,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糖尿病新药成网红“减肥针”

南方周末:中国当前的肥胖症形势确实不容乐观,目前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非常有限。2021年,诺和诺德公司的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获批上市,除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外,该药还被奉为“减肥神药”,它在国内的临床试验进展如何?

周霞萍:诺和泰®目前在中国已经获批的治疗领域只有2型糖尿病,而司美格鲁肽作为活性分子,可以有不同药物剂量、不同药物剂型。

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2.4mg注射剂,目前在中国的研发III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我们希望2023年向中国药监部门递交在中国的上市申请。

南方周末:2022年底,有减肥人士称,在医院一支478元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电商平台上价格翻倍。目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国内的供应情况如何?

周霞萍:诺和泰®是一款处方药,处方药须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凭医师或其他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士开写处方后凭处方购买,并在医师、药师或其他有资质的医疗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用药。

我们强烈建议患者务必严格遵照医生处方用药,并通过正规授权渠道购药,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3年,我们增加了诺和泰®在中国市场的供应,力求更好地帮助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

同步研发上市,已成药企创新的主流方向

南方周末:如何评价近些年来中国在推动创新药物可及性方面的表现?

周霞萍: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同步”,这是非常重要的进展。

目前,创新药的全球同步开发和同步上市,早已不是停留在“做还是不做”或者“试一试”的阶段。无论是跨国制药企业,还是新兴生物技术企业,都已经将同步研发上市作为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中国药品监管改革的持续深入,政策实施逐步落到实处,增强了行业发展的信心。

以诺和诺德为例,我们正加速推进“中国同创”计划,争取实现国内外同步临床,同步获批,患者同步受益。目前,每周注射一次的icodec胰岛素,已经完成诺和诺德中国首次与全球同步的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后,90%以上全球创新药将在中国同步提交审批。 

南方周末:2023年伊始,诸多跨国药企缩减其创新药物研发管线,诺和诺德是如何布局的?

周霞萍:作为一家生物制药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

2022年,诺和诺德将13.6%的销售总额用于研发投资。目前的新药管线和临床研究主要依托于糖尿病、肥胖症这两个核心。

过去的几年中,我们不断探索前沿科技,如基因疗法和RNAi疗法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为罕见病提供创新的治疗方案。同时,总部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合作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开发创新技术。

例如,通过对美国Dicerna制药公司的收购,加快在RNAi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并扩大对RNAi技术的应用,扩展公司的产品管线,为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NASH等慢性病患者,以及罕见内分泌疾病和罕见出血性疾病等患者,研制出改变生命的药物等等。

南方周末:你在任的五年间,四款糖尿病治疗的创新药(诺和达、诺和佳、诺和泰、诺和益)进入医保,这得益于哪些因素?

周霞萍:首先,感谢国家医保局等有关部门以及业内专家们对这些药物创新价值的认可。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初步建立,打开了创新药“跑步”进医保的大门,患者可及性明显提高。

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伴随终身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糖尿病常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将有效降低患者用药负担、保障患者用药需求。我们将持续支持医保部门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创新药品的可及性。

南方周末:为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药企方面该做怎样的努力?

周霞萍:作为药企,我们致力于与各方合作,提升创新药可及性,朝着患者“用得到、用得起、用得好”的目标努力。相对来说,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核心市场比较成熟。我们不单是在大中城市,其实几百个城市都有交流和覆盖,与专家和医护人员合作,推动高水平学术交流。

但在基层地区,还有几个方面有待提高:一是理念的提高,对于糖尿病认知理念的提高;二是医护人员治疗糖尿病水平的提高,还需要继续培养基层医生的能力,培养糖尿病专科医护人员,为帮助中国患者实现“早诊、早治、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跨国药企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周霞萍:我认为,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如同硬币的两面。这提醒我们抓住机会,在业务成长的同时,看到挑战,未雨绸缪,布局未来。

医药市场的变化前所未有,大部分是积极的,比如创新药得以快速审评审批;全球创新药在中国上市和首个国家上市时间不断缩短,再到现在的争取同步递交、同步上市;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保覆盖率提高等。

当然也有挑战,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就是一个例子。与其他跨国药企一样,我们也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据公司此前的预估,中国胰岛素产品售价及销售量降低,会对诺和诺德2022年全球销售增长产生约3%的负面影响。

为持续满足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我们始终支持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在各个组别中都有中选品种,多种广受认可的胰岛素品种均中选,很高兴看到专项采购工作最终惠及患者。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速创新,实现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