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的26家协(学)会共同主办,人民网·人民健康、E药经理人和中国县域卫生共同参与的2022“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近日在北京举办。在“如何健全医药创新支撑体系,加强产学研医技协作,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议题环节,多位嘉宾进行了分享交流。
“近年来,我国药监系统不断深化药品监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科学监管体系,每年申请临床试验的新药数量大幅增长,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创历史新高,企业开展国际合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医药制造业仍存在集中度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产品结构升级任务紧迫,仍处于追随、追赶的阶段。”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总裁李燕表示,推动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制造强国”转变,在产学研合作中,需要强化同创共享理念,切实处理好成果研发、转化和推广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
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提出六点建议。
统筹有实力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等,建立能够引领中医药研究大格局的国家级中医药前沿科学研究中心,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机构
设立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科技投入在国家总体科技投入中的比重
运用前沿科技,强化中医药理论创新,加速推进现代生命科学成果的应用,组建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理论体系
创新中医药智能诊疗系统、设备与器械,利用生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中医药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发展。开发一批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专业健身等实用型医疗器械及设备
加强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合作,支持中医药专家到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交流学习,加快推动粤港澳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加快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人才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康韦在座谈会上表示,发展医药创新,离不开包括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在内的创新支撑体系。当前我国医药创新支撑体系还存在适应创新药发展的市场准入机制不规范、创新药可及性待提高等问题。康韦建议: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创新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优化审批流程,鼓励创新药同步研发、注册与审评
以人才体系为中心,从创新主体和经费投入等多角度激活促进,持续推动基础研究,发挥医药创新源头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副院长丁洁认为,建立医药创新支持体系,环境、人才以及政策至关重要。在政策方面,需要更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政策;在人才方面,需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用以保护、支持人才;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建立能够经常沟通、相互促进的产学研交流平台与政策环境,使得我国医药产业能够产出更多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