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5日.上海】由上海科技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基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以及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联合组织的《提升医药研发及创新生产力论坛》今日在上海科技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共同探讨了如何加强政府、行业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以促进生物医药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医药产业,改变中国当前以低成本加工为主导的局面,注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引擎,并满足国内13亿人口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上海是中国在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领导者,这里不仅汇集了作为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的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全国顶尖学术机构;也有国家发展生物医药的核心区和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承载基地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还有数百家研发与创新居于全国乃至全球领先地位的中外生物医药企业。因此,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能否成功升级为知识型经济发展模式,与国家能够实现这一产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关系重大。
近年来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但是新药产业化的比例依然有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创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尚受制于多种因素:由于医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后于产业发展的速度,众多研发制药企业,尤其是本土中小型研发制药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学界与产业间的合作愈发密切,但国内企业与国外学术机构之间、国外企业与国内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尚需进一步加强;同时中外制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因此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政府-产业-学术界三方合作已经成为医药创新以及研发中心创立的新模式。例如,有着世界闻名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美国)已经成为许多世界大型制药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的目的地。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区以及英国剑桥类似,上海有成为全球制药/生物科技创新汇聚点之一的要素和生态系统。
“在医药研发已经越来越要求全球性合作的今天,医药研发的价值链跨越了国家和区域,依赖于不同地区在人才、资金、专业技术等多方面的合作。任何一个要实现医药产业创新的国家都必须充分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做到研发无国界,充分利用全球人才和资源进行创新,并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收益来实现创新回报。RDPAC是由以创新和研发为导向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对中国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已经发挥了良好的协调作用;同时其成员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已大幅提高至每年80亿元,仅在2011年就与中国本土研究机构结成了超过210对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中国创建了一个总规模达60亿元、有自主特色的研发外包产业,RDPAC成员非常愿意与中国政府和本土企业分享资源,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RDPAC总裁卓永清表示。
中国有句古话,“良禽择木而栖”,对于研发制药企业而言,哪里可以提供适合药品研发的优良环境,企业就会汇集在那里。我们期待着政府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不断鼓励中外制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为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政策支撑,推动上海成为为中国实现国家医药创新战略乃至国际医药创新的领军者。